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媒体聚焦

【云上咸宁】百年奋斗 医心向党 | 王兵华:四十年如一日 情暖精神病患

时间:2021-07-01    作者:     浏览次数: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刘丽松)王兵华,湖北科技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湖北科技学院附二医院精神科主任兼男病区主任、精神科男病区党支部书记,40年来一直战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

黝黑的面庞,笑容温和而坚定。6月28日,记者在湖北科技学院附二医院精神病科主任办公室见到王兵华时,这位58岁的精神病专家正耐心地微笑着和一位70岁的老年痴呆女患者交谈。

“老人家,我出个题目您做一下哈,100减7是多少?”

“3。”白发苍苍的老人盯着王兵华,想了半天,说出答案。

“您再想想,100减7等于多少?”一旁老人的女儿急了,几乎要帮老人说出答案。

“3!”老人看看女儿,看看王兵华,缓缓说出了同样的答案。

“计算能力改变,是老人痴呆的表现之一,这个情况老人一年前应该就有了。”王兵华望着老人,对她女儿详细分析着老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

如果不是附二医院黎群武书记提前告诉我,王兵华是肺癌患者,我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微笑自信的精神病专家一年前切除了一叶肺。

在附二医院,在咸宁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中,提起王兵华,人们都纷纷点赞:40年如一日,关爱救助精神疾病患者;身患肺癌,切除右上肺手术10天,就重回工作岗位,守护270多名精神疾病患者;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政法委、公安、财政、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王兵华团队实践总结的咸宁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集中救治经验(简称“咸宁经验”),在全国推广。

得知记者采访自己,王兵华腼腆地笑了:“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一定要说工作成绩,那是我们团队的贡献,功劳是大家的。”

谈起自己从医初心,王兵华想到了母亲。“那年我上高二,母亲突发脑出血,没有留下一句话,母亲就突然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时,我就想,要学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母亲的陪伴。”

1981年,王兵华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路走来,他刻苦研学,把患者当亲人,努力让一个个精神疾病患者康复,重回正常生活。

2020年新冠肺炎汹涌而来。在严峻的疫情防控面前,咸宁各个医院管控措施持续升级,市内各县区大量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收治,对社会治安及疫情管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考虑到金沙集团1862精神科为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市防指于2月18日决定,由公安部门将全市所有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统一送至该院进行集中治疗。

王兵华知道,疫情期间,每一位新入院患者都意味着一份潜在的危险。

“我是党员,我上!”王兵华主动向附二医院党委提出担任精神科隔离病区主任的请战。

为了做好迎接新患者准备,王兵华带着科室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对病区进行重新划分,连夜将疫情爆发前入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转移至清洁区,整理布置隔离病房。

忙到次日凌晨2点,年近六旬的王兵华和队友们才完成精神科男、女病区的拆分,布置好隔离病房,准备迎接新患者的到来。

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王兵华和精神科全体医务人员无一人退缩,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他们将各地送来的精神疾病患者全部收治入院,精心治疗。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沟通困难,极易激惹,行为紊乱,冲动伤人,往往还合并躯体疾病,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难于管理。

年近60的王兵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迎难而上。王兵华带领隔离病区全体医务人员,冒着自身被感染的风险,对每一位收治的患者认真排查,进行科学合理的隔离治疗,为每一位精神病患者制定详细、精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患者陈某,入院时终日卧床,不言不语、不食、不动,全身肌肉僵直,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木僵状态”。

“病情越严重的患者,越需要关爱。”看着患者木僵呆滞的神情,王兵华心疼不已,他像父亲一样,为患者穿衣、喂饭、陪他说话聊天,一直持续20多天。在王兵华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一个月后顺利康复。

患者王某,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由于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王兵华多次组织专家会诊,制定详细治疗方案。而病人坚决拒绝进食,家属又因疫情无法陪护,为了保证王某的营养,王兵华起早在家煲好粥、下好面,送到病房喂王某。

为了帮患者疏导情绪,王兵华常常延迟下班,在病房陪王某说话聊天。深夜,家住医院宿舍的王兵华放心不下患者,总是在夜间来病房巡查。王兵华为王某精心治疗和护理一个多月后,王某病情逐渐好转,家属感激不已。

至2020年3月24日,附二医院精神科隔离病区在王兵华的带领下,共收治精神障碍患者256人,为打赢咸宁新冠疫情防控保卫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说起王兵华关心患者的例子,湖北科技学院附二医院精神科医师但堂群有说不完的话,“跟这样一位长辈和领导一起工作,我觉得特别有安全感,特别愿意为患者多做些事。”

“王主任有一颗仁爱之心,他对患者无私的爱,深深感动着我们。我们也希望像他一样,去帮助患者。”但堂群说,上个月,王兵华发现有个患者双下肢水肿,会诊后确诊是缺乏营养导致的水肿。出病房王兵华径直来到医院食堂,用自己的饭卡为患者买来牛肉面送到患者手里。这一送,就是大半个月,王兵华天天牛肉面、瘦肉面尽着食堂有的端给患者吃。

但堂群说,王兵华关心患者的例子有很多,提到附二医院精神病科的“王主任”,很多精神病病友及家属倍感亲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敬重之情。

对于病友和同事的赞誉,王兵华很淡然:“精神病患者普遍不认为自己有病,大都有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他们不像普通患者那样,积极就医,配合治疗,而是逃避就医,抗拒治疗,一些家属对精神疾病没有正确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这常常导致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对于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做为一名党员,我怎能不全心帮助他们,努力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王兵华说,从医以来,他看到那些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忘我付出,全心为患者服务的人,大都是党员,非常感动,他觉得加入这样的组织,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实现为民服务的从医初心。2005年,王兵华光荣入党,自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把患者当亲人,努力让患者康复回归正常生活是他的坚定信念。

2020年7月5日,在常规体检中,王兵华查出肺癌。7月21日,王兵华做了右上肺切除术。8月1日,还在住院化疗的王兵华,就回到工作岗位。“上午在医院打化疗针,打完就回科室上班。科室人手紧,我放心不下病房里270多个精神疾病患者。”

“您放心不下270多个精神疾病患者,那您放心您的身体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兵华笑了:“我很幸运,我的肺癌是早期,没有转移,切除一叶肺后,情况还比较好。我相信自己能够康复。这270多个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需要我的指导和把关,他们习惯了我每天去病房看望他们,只要我能够动,我就要跟他们在一起。”

王兵华谈自己的病,神情很轻松,仿佛说的不是自己。

事后,但堂群告诉记者,王兵华边化疗边上班时,同事们常常看到王兵华胃痛、呕吐,有时给患者看病,王兵华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我们心疼老主任,让他坐在办公室里,病房有事我们向他汇报,但他不同意,硬是坚持每天巡查病房;一些患者和家属慕名找他看病,他从不婉拒,认真给每一位患者看病。”

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冲动、攻击、伤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自杀等意外。面对这样的患者人群,时刻都有被攻击的危险,但王兵华四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像朋友、像亲人一般照顾他们、守护他们,用专业技术为他们诊疗,解除他们身体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困扰,让一个个家庭重新找回希望和快乐。

勤则不匮。翻看王兵华的履历,一串荣誉映入眼帘:“咸宁市防治非典先进个人”、2018年度“咸宁市最美医生”、咸宁市2019年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多次评为“湖北科技学院先进个人”、“金沙集团1862先进个人”、“湖北科技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科技学院优秀教师”、湖北科技学院“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奖”;王兵华所带领的科室在2019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临床专科(精神科);咸宁市2019年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团队”……

面对荣誉,王兵华动情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些荣誉是属于我们这个团队的。作为医生,只要病人需要我,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和他们在一起,用心用情用爱守护他们,努力让他们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原文链接:http://xianning.cjyun.org/p/19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