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工作  -  正文

教学科研

形成性评价在诊断学技能考核中的应用体会

时间:2017-03-17    作者:<a href='/ShowAuthor.asp?ChannelID=1002/and/AuthorName=彭圣威 熊丽' title='彭圣威 熊丽'>彭圣威 熊…</a>     浏览次数: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 是学习临床各学科重要的基础课和桥梁课。诊断学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在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 在诊断学教学中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和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十分关键。近几年, 本课程把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诊断学基本技能考核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体会如下:

1、诊断学基本技能考核现状: 在以往的诊断学技能考试中, 一般采用平时分阶段练习, 期末集中进行操作考核的方式, 通常学生会在考核前短期内突击训练操作项目, 简单的记住基本的动作要领, 并不能深人综合分析操作技能的精髓, 这种总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能, 有很多学生根本不能理解体格检查等项目的临床意义, 理论与实践不能密切结合, 这不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丽水学院医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 培养的是面向社

区、农村的基层医务人员, 高度重视诊断学实践教学, 诊断学课程理论64学时, 实验实践26学时, 一直实施操作技能单独考试, 并积极进行实践技能教学与考核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应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2013级、2014级的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X线检查、病历书写等考核中, 注重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1)实践课前的准备: 每次实验课前, 预先向学生通知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方法等, 指导学生提前准备必需的理论知识, 充分发挥网络视频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指导学生观看技能操作示范过程, 本课程多年来实行简易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 实践课前让SP 参与指导训练, 并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纠正错误,SP 教学实施效果很显著。教师根据学生递交的课前准备资料及SP的反馈结果予以评分。

2)实践课中途的随机提问: 诊断学技能的训练, 不仅仅是单纯掌握动作要领, 关键是要和临床异常表现结合在一起,因此, 在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及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均进行随机提问, 及时予以纠正错误动作不哪眸释十胎之的帕袜意之月目畏据学生技能动作学握是否)正确、 熟练程度、回答问题的清况给予评分。

3实践课堂的表现: 根据每堂实践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综合评分, 包括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及学生相互模拟练习时的认真程度, 实践课程结束时评价学生动作技能掌握是否规范、熟练程度等。

4)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课后需正确记录检查结果, 包括病历的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心肺听诊、心电图操作及异常心电图的判断、x线读片等, 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书写格式等给予评分。

5)病例讨论: 以PBL学模式应用于病例讨论实践教学中, 预先提供病例分析内容, 以8一人为小组单位, 带着问题学习,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资源, 提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病例讨论实践课中, 通过各小组报告结果及课堂中对问题分析能力, 给予学习小组团体评分, 从而促进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6)网络平台: 经几年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已经完善了网络平台试题库的建设, 模拟执业医师上机考试的方式,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多次参与测试, 成绩自动递交,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7)期末技能综合考核: 本课程采取多站式技能考核方式, 分为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单分析、x 线读片、心电图操作、异常心电图判断, 其中体格检查操作过程中设计了具体的病例和一些异常临床意义的分析, 让学生在掌握动作技能的同时能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根据学生多站式考核结果, 综合评价诊断学技能考核成绩。建立开放实验室,增加练习机会。

 形成性评价是分阶段、多层次的考评, 以过程式评价为主, 尽量避免终结性评价学生出现的偶然误差。其注重评价指标多元化, 评价方式灵活选择,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本课程允许学生多次考核, 让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实现全部学生共同达到学习目的。形成性考核的采用, 使学生由单次的应试考核转变成全程的主动学习过程, 通过课外学习从而获得到大量的知识, 学生普遍认为该考核方式更加公平、真实, 是适应学生能力测试较好的评价方式。

                           2017年3月20日